风热咳嗽食疗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为往圣继绝学,为其传承发扬光大

2023-09-07 00:03:55 浏览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生命线

继承先贤独特的知识,为万代创造和平

杞黄中药在国学中占有重要而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五千年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在每个时代的历史进程中都保护、抵御、战胜了灾难,使中华民族繁荣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大量的医学文明积累和沉淀,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每天分享杞黄传统医学和中医药,将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造福人类。

清肺定喘汤是朱老爷子自创的治疗风热久咳的方剂。 此方非常适合治疗痰热蕴肺、痰多或痰粘阻塞、咳嗽吐痰不爽等引起的慢性咳嗽。

01

清肺定咳汤的组成、用法、功能与主治

【作品】

金荞麦20克,鱼腥草(下背)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天姜皮12克,橙红6克,苍耳、枇杷叶(去毛、包好的)各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

水煎服。

对于高热、咽喉肿痛、面颊浮肿、目赤的患者,加蝉蜕、牛蒡蚕(二者用于疏散风热、润喉化痰、抗过敏); 怕冷者加炒麻黄3克。 高热便秘者,加牛蒡。 种子可能是从大黄中生的; 咳嗽、哮喘严重者,加葶苈子、桑皮。

【功能】

清肺、化痰、止咳、退热。

【适应症】

患有风热、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长期咳嗽,容易出现痰热的人。 对治疗风温咳嗽、痰多、发热、痰稠或黄脓痰、苔黄、脉数、口渴欲饮等症状尤为有效。

02

清肺定克汤的配方

此方中的金荞麦又名田荞麦、野荞麦、开金锁。 因吴其钧《植物名实图考》而得名,性味辛、涩、凉。 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散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能。

《本草性味分类》指出,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治疗咽喉肿痛、肺脓肿、肝炎、筋骨酸痛、菌痢、带下等。

该产品虽然记载较早,但其临床开发和应用却经历了近40年的时间。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金荞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 《本草分类》指出,它能去积食、补虚弱,也是治疗肺部、呼吸道感染的良药。 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通淋三大功效。

金荞麦与鱼腥草相辅相成,清痰、清热、利尿的功能相得益彰。 无湿则生痰,无热则不生痰。 湿热是痰的原因。 湿热相交。 若有结聚,则痰旋散而旋上。 两药相配,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湿热两邪相分,痰不复生。 虽然不是祛痰,但比咳痰要好。 如果痰消失,慢性咳嗽就会停止。

此方中的白花蛇舌草不仅能辨湿热邪、清痰热,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调节免疫功能。

天仙客又名紫锥菊,性味咸,能软坚化痰、清肺止咳、平喘。 枇杷叶味微苦、辛,清肺胃、降气化痰。 气降则火降,痰便畅。 逆者不退,吐者不吐,咳者不咳。

两种药均能止咳平喘,用量不宜过大。 此方有玄素、素同时使用之奇效。

方中苍耳子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抗过敏的作用,并能祛湿升阳、调理身体。 朱大师喜欢将它与流感药方搭配,寓意强身健体; 橙红色调有助于化痰,甘草润肺止咳,共同清肺止咳。 优点。

03

介绍“金荞麦”

本品为蓼科植物荞麦的根及根茎。 冬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味辛、涩,凉。 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散瘀。 用于肺痈、肺痈咳嗽、咽喉肿痛、产后瘀血腹痛、痛经、风湿痹痛、关节不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45克,或研末,捣或研汁外敷。 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治肺脓肿:用金荞麦液或酒每次40毫升,每日3次。 共系统观察395例。 结果:治愈288例,好转33例。 [中草药,1982(10):35]

2.治疗细菌性痢疾:口服金荞麦片或液体,每次50毫升液体(儿童40毫升),每次10片,每日3次。 共治疗80例,总体治愈率95%。 [南通医学,1982(1):96]

3、治闭经:鲜野荞叶90克(干叶30克),捣烂,加鸡蛋4个,用茶油煎熟,加米酒同煮,内服。 (《国家中药材珍藏》)

4、治疗闭经等妇科疾病:用大剂量(40-50克)金荞麦配益母草、小米鸡血藤治疗闭经; 一般剂量(20-30克)与仙鹤草、乌梅、旱莲草配伍治疗闭经。 子宫肌瘤和月经量过多; 与木香、香附合用,可治痛经。 与菝葜、黄豆草同用,还可治疗急、慢性阴道炎、盆腔炎等。[中华民族医学杂志, 2000, 42:60]

5、治疗原发性痛经:用金荞麦50克(鲜品70克),煎服,每日两次,在正常月经前3-5天服药。 每次服2剂。 共治疗30例,治愈19例,好转9例。 [中医杂志,1990(8):39]

6、治脱肛:鲜金荞麦、苦参各300克。 水煎,趁热熏患处。 (《浙江天目山药种植记录》)

I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朱良春治疗实验记录》,朱建平、马选清、强刚、王伟恒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0出版。 ○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 如有不当使用,请联系我们并立即删除。 一、提交邮箱:

一、注意:本平台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供科普中医药知识之用,仅供专业中医师参考学习。 它们不作为处方,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建议或指导。 请不要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必要时请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本平台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