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11万买保健品:帮洗脚喊爸妈比自己女儿都好

2023-09-14 12:02:16 浏览

保健品的蛋糕有多大? 销售人员比孩子好吗?

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然而相比之下,保健品行业则是鱼龙混杂。 有不法商贩利用巧妙的名义欺骗消费者,其中中老年人受骗最多。 一方面,市场无限光明,另一方面,市场鱼龙混杂。 大象群造成的欺诈“黑洞”。 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别说是身体素质随年龄而下降的中老年人,即便是辨识知识丰富的年轻人也会难以抗拒。

老人花11万元买保健品:洗脚打电话给父母比自己女儿还好

华西都市报11月20日报道,家住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的丁金全和妻子张冠秀从两年前开始就早起晚睡听“健康讲座”。 他们不顾孩子的劝阻,花了11万元购买保健品。 。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推销员“比自己的孩子更好”。 他们不仅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福利,还经常带他们出去玩,甚至给他们洗脚,一遍又一遍地叫他们“爸爸妈妈”。 对不起。”据了解,这些“爱上”保健品的老人,身边很多都没有孩子。心理学家指出,欺骗老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信息——缺乏家人的照顾让老人感到孤独,他们花钱买来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关怀。

你的父母是否陷入这10个陷阱?专家健康讲座

在酒店、宾馆等场所免费举办“专家健康讲座”。 讲课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所谓的“专家”讲某种保健品的效果有多么神奇,获得过多少奖项等等,然后“送药”、“送药”。纪念品“ ”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诱导购买,并获取消费者的电话号码,以达到未来销售的目的。

买一退一的销售模式

聚集中老年消费者,承诺下次首次购买时退还全部费用。 这样的循环反复进行多次,有时甚至会返还更多的费用,让消费者多次尝到甜头,最终说服消费者购买大额商品。 ,卖家就消失了。

名医义诊或出具假检查报告

在居民区或农村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扮成“名医名师”,利用把脉、问问题等手段进行欺骗。消费者以虚假检测结果诱导消费者选择服用和购买保健品。

免费抽奖活动“红娘”称效果好

在商场、超市门口或人员密集场所,利用“免费抽奖”等促销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折价购买某些保健品”的所谓大奖。 有的甚至聘请“媒人、托儿”来煽风点火。 他们表示,自己也服用过这种保健品,效果很好,今天等再购买,诱导消费者大量购买。

免费旅游促销,有充裕的时间忽悠你

通过发传单、声称免费一日游、二日游等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宣传所售产品,如何好,如何先进,如何治疗相关疾病。 最后,高价产品卖给参与者。

周年庆促销,号称万千人用后都赞不绝口

通过电话、发传单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在酒店、宾馆等场所聚集老年人,在产品上市后开展周年庆典,宣传产品上市后有多少万人使用过。 效果显着。 同时,它还可以对多种疾病起到预防或保健作用。

免费申请“国家保健协会”会员卡

他在电话中自称是全国“保健协会”工作人员,以给老人免费办理会员卡、申请后即可获得专家服务。

利用国家卫生工程政策进行销售

通过国家政策向老年人销售保健食品,如利用政府开展“爱眼工程、爱耳活动、降压健康行走、低糖尿病健康行走”等形式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或声称免费名额有限而进行销售。 。

新品上市试销

通过深入街道、社区,向老人声称有新产品可以免费试用,同时发送试用产品,并登记老人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然后回电询问老年人在尝试产品后了解自己的情况,然后向老年人提供人们聚集在餐馆或场所夸大产品的信息。

利用权威媒体或自制广告宣传册来促进销售

他们通过正规报纸、电视台或自制小报,夸大促销产品的功能和效果,采用“先到先得、优惠多、免午餐、免交通费”等方式,引诱老年人进入。被欺骗。

补充剂还是药物?愚蠢地分不清

许多商家故意将保健品与药品混淆。 诚然,保健品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保健食品并不等同于药品。 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补充人们难以获取或从食物中获取量不足但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素(如一些微量元素等)。 它们适合特定人群,不能直接使用。 治愈疾病。

根据我国保健品生产经营要求,生产、销售的保健食品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工商等部门注册批准,并取得《保健食品许可证》。批准证书”。 同时,外包装上还应印有专门的“保健食品标志”(蓝色帽子形状),其下方印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名称、保健作用、功能成分、保健食品外包装上注明的适用人群、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等应当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所载内容一致。药品专门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必须严格经过批准。因此,区分两者,无论是药品批准文号还是食品批准文号,都必须看清生产许可证的字体大小,以避免上当受骗。目前,一些保健品经营者采用混淆视听的方式,将保健品变成药品出售,采用静坐咨询、免费检测等方式为部分老年人提供义诊,并向市政府出具报告等。老年人让他们知道他们患有某些疾病。 他们利用老人的恐惧心理,当场兜售保健品,达到了欺骗老人的目的。

辨别保健品真假,这2条秘诀你一定要读

看一下外包装上是否印有特殊的“保健食品标志”(蓝色帽子形状)。 “小蓝帽子”是正品保健品的专用标志。

2.查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说明书。 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标注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编号。 生产许可证编号可在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上查询,以确认其合法性。 要看外包装盒和说明书上标注的保健功能是否与宣传的功能一致。 如果不一致,就意味着夸大宣传或者假冒伪劣产品。 其次,保健品的包装和说明书还应当标明其具体的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剂量、贮存方法以及功能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要乱吃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只能起辅助作用,起不了治疗作用,保健食品不能当万能药。” 专业人士提醒市民,在使用保健品之前,应检查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 有明确的“适合人群”和“不适合人群”,购买时不能忽视,不能盲目购买。 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评价技术规范》规定,保健食品宣称的功能为:1.增强免疫力2.改善睡眠3.缓解身体疲劳4.提高耐缺氧能力5.具有对辐射危害的辅助防护功能 6. 增加骨密度 7.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防护功能 8. 缓解视疲劳 9. 祛痘 10. 祛黄褐斑 11. 改善皮肤水分 12. 改善皮肤油脂含量 13. 减肥14. 协助降低血糖 15. 改善生长发育 16. 抗氧化 17. 改善营养性贫血 18. 协助改善记忆力 19. 调节肠道菌群 20. 促进铅排泄 21. 促进消化 22. 清嗓子 23. 有辅助作用胃粘膜保护功能 24、促进泌乳 25、泻药 26、辅助降血压 27、辅助降血脂

这些保健品涉嫌虚假广告等问题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不时发布的广告监测和警示公告中,大部分是对保健品虚假宣传或夸大功效的警示。 本期《健康·真相》还整理了部分产品的警示公告,希望消费者在购买前先购买。 始终睁大眼睛。

下列保健食品、药品广告中含有虚假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或者广告中对其功效作出不科学的断言、保证的:

白鹤康亚麻籽油维生素E软胶囊、康力吉氨基葡萄糖片、美国消玉灵、日本纳豆キナーゼ胶囊、舒明便秘胶囊、天麻软胶囊、龙心龙气溶栓肠溶胶囊、昆大雪汤婷牌降糖胶囊、美国益生菌、穆氏通窍丸、清咽六味粉、千年肺方、复曲胶囊、绥中金参汤、黄红绵康软胶囊、健洛特蜂胶、健一肉桂片、美国威尔金氨基糖、美国纳豆激酶胶囊、美国叶黄素、普健牌普健硒胶囊、天然虾青素、养科牌美多胶囊、紫光Omega 3鱼油、金宝末颗粒、三九行运堂降血糖胶囊、安多平牌小糖灵胶囊、藏便宝、长松八尾沉香胶囊、处长泽海福片、利阳健脾肾双补丸、皮特利亚氨基聚糖、盐水+蜂胶《秘方》长寿”、澳洲硒胶囊、康力吉氨基糖精片、血源康“生命之水”、人参花消渴茶、虫草理肺胶囊、恒地牌蟾蜍救心丸、黎阳健脾肾爽补丸。 (注:数据来源于《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测预警公告》2015年第1-4期)